1987年5月10日,大慶塑料地板廠以通牒的方式,向國際上有名的荷蘭斯托克公司發出了一份電傳,內容如下:我們已聘請中國熱油專家于5月15日到廠,預計熱油系統5月20日可投入正常運行。如果5月15日前你方專家再不到場,我們就認為你方要單方終止合同,所產生的一切后果,你方要負完全責任。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熱油是一種導熱的媒介物,就像暖氣中的水蒸汽一樣,不過它傳導的溫度要高得多,有的高達400℃,化學、紡織等許多工業部門需要這種導熱油。1983年以前,我國的導熱油全部依賴進口。
1985年,大慶塑料地板廠從荷蘭斯托克公司引進了LV-2200滌印生產線。為生產線配套的熱油爐是通過斯托克公司從聯邦德國科爾公司引進的。
1986年11月,生產線進行調試,當油溫高于280℃時,帶刺激氣溫的藍煙彌漫室內,嚴重影響操作環境。外國專家在圣誕前夕,取樣帶走化驗。
1987年2月,斯托克公司電傳通知大慶塑料地板廠,中國生產的YD-300導熱油不能在生產線熱油系統中應用,必須將油卸掉,用洗油劑洗凈系統。
嚴酷的事實擺在工廠面前,要換油,系統中10多噸價值5.4萬元的導熱油就要廢掉,若引進外國導熱油,直接經濟損失達幾十萬。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慶塑料地板廠派調查組拜訪了研制生產YD-300導熱油的北京燕山化工研究院。研究員人士說,YD-300沒有問題,它是經過反復考驗的。這話并不過分。
1976年,為擺脫導熱油完全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石化部下達研制國產導熱油代替進口導熱油的攻關任務。燕山石化院承擔了這一任務,幾經失敗之后終于獲得了成功,1980年生產出200噸導熱油用于試運行。1983年通過專家鑒定,定名為YD-300,從而結束了外國導熱油一統天下的局面。當時已有100多家企業成功的使用YD-300導熱油,解決了生產中的難題。47條從國外引進的生產線中的導熱油已被國產YD-300所取代。據分析測定,YD-300導熱油的主要性能指標已居國外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為什么在大慶塑料地板廠的試車中出了問題呢?燕山石化院派出了工程師張照明、孫殷周前去解決問題。通過現場分析、測試確定:聯邦德國科爾公司提供的熱油爐工藝流程只要稍加修改,使用中國的YD-300導熱油是沒有問題的。
有了燕山石化院作后盾,大慶塑料地板廠的腰桿子硬了。于是一場理論上的較量展開了。長篇幅的理論電傳來往竟達12次之多,直至大慶塑料地板廠向斯托克公司發出了通牒。
在無可爭議的理論分析面前,斯托克公司不得不放棄他們的立場。5月25日,該公司總代蒂英曼、聯邦德國熱油專家畢尼卡波來到了現場,就YD-300導熱油能否在地板廠應用進行了友好而激烈的面對面的爭論。后來經過5天努力,在即沒有換油,又基本沒有改變流程的情況下,三國四方一致確認,YD-300導熱油可用于科爾公司的熱油爐,兩名外國專家在協議上簽了字。斯托克公司還答應賠償大慶塑料地板廠因誤工85天造成的全部經濟損失。
生產線熱油系統自1987年10月正式點火,至今正常運行,效果良好。